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山大两任校长与《宣言》的翻译

类别:相关知识 日期:2020-11-3 0:04:02 人气: 来源:

  今年6月30日,习总在给复旦大学《宣言》展示馆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指出: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宣言》。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做下去、做得更好。

  《宣言》(下称《宣言》)是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阐发了资本主义必然和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了国际主义运动的新。《宣言》是中国的指导思想,在百年间指导了中国领导、建设和的伟大实践。《宣言》是中国初心的重要来源之一,又在百年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初心,着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陈望道、华岗、金木水火土查询表成仿吾等老一辈人艰辛翻译《宣言》,体现了矢志追寻真理的。

  华岗是《宣言》第二个中文全译本的翻,担任了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大学首任校长。1920年,17岁的华岗考入家乡衢州的浙江省第八师范学校。沐浴着五四运动春风成长的华岗追求进步思想,积极组织,遭到学校保守的阻扰。1924年,华岗转入位于宁波的浙江省第四中学。

  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加速了进步书籍在四中的,正在此就读的华岗接触到作为主义“圣经”的《宣言》。更为难得的是,学校邀请到陈望道来,华岗亲耳聆听了陈望道讲述的主义基本纲领,《宣言》中掷地有声的论断,在他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正是陈望道与华岗的师生缘,注定了华岗后来成长为《宣言》的翻。

  他努力理解着《宣言》的理论,慢慢地学会了用《宣言》中的道理来指导思想斗争和实践。1925年,他在一篇名为《主义质疑》的文章中,自觉引用了《宣言》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论述,说明了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此后,华岗投身实践。

  1929年6月,中央鉴于“主义思想的特别缺乏,这些主观的弱点,都足以使不能一直发展成为广泛的”,发出《宣传工作决议案》,要求“党必须将宣传教育工作,视为党的基本工作之一”;要“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特别要注意宣传主义的思想”;“党必须有计划地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翻译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著。”根据这个,中央启动了《宣言》的翻译工作。

  当时,国共合作已全面破裂,武汉在的中,党不便在社会上公开招揽外语专业人员从事翻译。华岗是理论和文笔俱佳的知识,承担了翻译《宣言》的任务。他读过陈望道翻译的《宣言》,那是陈望道根据英文和日文两种版本翻译而来的。这次党组织给华岗的新本子是英文的,1888年由恩格斯亲自校阅过。华岗的英文水平并不高,又有繁重的公务在身,翻译工作极为艰辛。但是,华岗不为这些困难所惧,他自幼家贫,在艰苦中成长,不仅吃苦耐劳,而且善于见缝插针,利用业余时间加紧翻译。当时,大肆,对他们觉得可疑的地点,进行不定时、不定点、不定数的巡查。为了来之不易的英文本,为了将翻译顺利进行下去,为了让人们早日看到主义的“圣经”,在大中积累了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华岗,与敌人斗智斗勇,他在衣服中巧妙地缝制了夹层,一旦出现情况,就将书稿藏到夹层中,迅速转移至其他地方。就是在这样安危不定的中,经过夜以继日高度紧张的工作,华岗终于在1930年完成了《宣言》的翻译,由华兴书局出版。

  与陈望道1920年翻译《宣言》相比,华岗在十年后翻译的主客观因素具有很大不同。这十年间,中国成立,主义思想在中国由纯粹的理论落地而成为具有极强实践属性的指导思想,党经历了大由胜转败的曲折发展。华岗本人的思想也在历练中逐渐发展,他对《宣言》有了更深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在《宣言》中文翻译史上,华岗译本具有六大开创性意义:是中国成立之后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第一个由员翻译的本子;是第一次完全依据英文版翻译的本子;华译本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三个德文版序言,是三个序言第一次翻译成中文;是第一次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此前《宣言》的结束语被译作“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华译本第一次将结束语译成“全世界联合起来”,这成为《宣言》结束语的经典表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成千上万人为主义理想而奋斗。

  华译本辗转传入中央苏区并再版,成为苏区学习主义的基本著作。1934年,中央战略转移踏上长征,有干部战士携带了《宣言》,成为长征上的食粮,也成为中央落脚西北后不必费力寻找就可以阅读到的马恩经典著作。1950年代,在担任山东大学校长期间,华岗首创的大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言》是大课的重要内容,为引导青年学生追求进步思想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仿吾是《宣言》第三个中文全译本的翻,担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大学的第三任校长。同华岗一样,成仿吾出生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但他出生在书香世家。1910年,13岁的成仿吾随哥哥到日本留学。在日本,他的专业是工科,但学习了日、英、德、法四门语言;1928年,在莫斯科期间,他又学习了俄语;他还非常注重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为以后翻译《宣言》奠定了的语言基础。

  1921年夏,创造社在东京成立,与稍早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成为文学的双星,也成为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成仿吾主持创造社的日常工作,编辑社刊《创造季刊》,被郭沫若称作“创造社的心脏”。1926年,成仿吾受聘为广东大学教授,结识了、等早期领导人,受到思想的熏陶。大失败后,成仿吾决定到工人运动比较发达的法国和考察。

  1928年8月,成仿吾到达巴黎。在巴黎期间,他加入中国,担任了旅欧支部机关刊物《赤光》的主编。1929年春,他来到马克思的故乡,继续主编《赤光》,经常参加的活动,还到德共中央主办的主义学校,跟随德共理论家海尔曼·冬克等学习马文著作。

  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常委的蔡和森,向来重视对马恩原著“猛看猛译”。1929年,他在莫斯科担任驻国际代表期间,大量接触到有关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信息之后意识到,英文版并不能准确地表达马恩的理论,应根据德文版翻译马恩著作,遂决定请条件便利的同志根据《宣言》德文版进行翻译。

  蔡和森致信正在的成仿吾,请他根据德文版翻译《宣言》,翻译成稿后尽快寄回莫斯科。接到蔡和森的信后,成仿吾找到当时流行的《宣言》德文最新版,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翻译工作中。好在,他是通晓五门语言的行家里手,的语言基础让他能够娴熟地翻译《宣言》中的内容。想到这是一本指导中国人民追寻的著作,想到蔡和森为追求准确而要求他从德文直接翻译的良苦用心,成仿吾将准确放在心中最高,他反复推敲,同时参考了英法两种语言的文本。1930年夏,成仿吾终于完成《宣言》的翻译工作。捧着这本呕心沥血译出的首个德文中译本《宣言》稿子,成仿吾珍爱有加,唯恐通过邮寄渠道出问题,便委托一名德员亲自携带译稿前往莫斯科送交蔡和森。遗憾的是,当书稿送达莫斯科时,蔡和森已返国,译稿转交给其他同志,后来在流转中遗失了。

  成仿吾为译稿丢失感到深深的痛惜,他在晚年回忆,蔡和森让他翻译《宣言》的事情“永远不能忘怀”。如果这个译稿顺利出版,将是首个根据德文版翻译的中文全译本。但正是在马克思故乡的这次翻译,了成仿吾一生5次翻译《宣言》的思想之旅。

  9年以后,已在延安的成仿吾再度重启了德文版《宣言》的翻译。1938年,中央宣传部搞到一本德文版《宣言》,交由成仿吾与徐冰翻译,成仿吾翻译前半部,徐冰翻译后半部。他们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翻译,成仿吾担任统稿工作。与华岗翻译《宣言》相比,成仿吾翻译的主客观因素又有新的不同。就客观条件而言,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这是公开组织翻译的第一本《宣言》。就主观因素而言,成仿吾具有扎实的德文基础,又在马克思的故乡学习过;1934年,他在中央苏区中央党校前身的马克思主义学校工作,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他经过土地战争实践的历练,又参加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兼具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成仿吾,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马恩的原意,他翻译的《宣言》也更加准确地反映了马恩的思想。成译本在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广泛,成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读物,对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945年,成仿吾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利用在延安相对宽松的时间和,对《宣言》进行修改,交给解放社。不久国共内战爆发,进攻延安,书稿也在转移和战乱中不知去向。

  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受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1952年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在两校工作期间,他将在延安翻译的《宣言》稍加校改后印刷,供校内使用。1958年他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这三所大学都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在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实践中,成仿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爆发后,他受到冲击。1972年,委向呈送干部名单,圈点了成仿吾的名字,并批注“此人来”。

  他线年。这年,成仿吾致信,指出过去《宣言》翻译中存在很多问题,希望自己能够重新翻译《宣言》。批准了成仿吾的请示,:调成仿吾来京,配几个助手,让他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校译工作。

  成仿吾到后担任中央党校顾问,开始致力于《宣言》翻译工作。在翻译启动的第一天,成仿吾告诉助手,翻译马克思主义要准确。他把提出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作为翻译的标准。恩格斯在《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评价了1885年丹麦文译本:“可惜这一译本不够完备;有几个重要的地方大概是因为感到难译而被删除了,并且有些地方可以看到草率从事的痕迹,尤其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从中可以看出,要是细心一点,他是能够译得很好的。”成仿吾引用恩格斯的这段话自省。他殚精竭虑,借助多本辞典和原著反复推敲,几乎做到了对相关材料竭泽而渔。已过古稀、接近耄耋的成仿吾眼睛不太灵光,他借助放大镜逐字逐句地抠,不时用右拳轻击左掌心。经过艰苦的工作,成仿吾终于完成了《宣言》的重新翻译工作。1976年,成仿吾给送去新翻译的《宣言》,90岁高龄的认真阅读后,亲自登门访问成仿吾。他告诉成仿吾,你们重新校译的《宣言》,我一口气就看完了,很好懂,主要问题都抓住了。看完后,不用讨论就明白了。朱老总还鼓励成仿吾,“我要把你这里当个点,经常来。”这次访问45天后,朱老总与世长辞。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6 风机设备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